进博会艺术总监童雁汝南:艺术展现“新时代”,与进博会“共享未来”

 

在刚刚落幕的进博会上,置放于主会场的100多件当代艺术作品让人们印象深刻。从古瓷、古字画、木雕、刺绣、国画到当代雕塑、水墨、抽象绘画……这些艺术品在展现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同时,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,形成文化的对话,促进文明的互鉴。

这批百里挑一的艺术品不仅要为国家外交活动赢得公共空间,更要向世界展示艺术水准,用当代艺术讲好中国故事。”本届进博会艺术总监童雁汝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。

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5日至1110日在上海举办,五大洲172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,3600多家企业参展,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云集。

童雁汝南介绍,艺术陈设是会场空间的灵魂,艺术品的布局依此也分为四个单元阐释区域主题:中方贵宾厅以呈现中国传统哲学世界观为主。外方贵宾厅以体现全球视野和当代艺术语言为要。中外方共享区则以中西合壁,形成文化艺术的对话。艺术品主要分为中国山水意象和抽象风格两种类型,以海派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主动开放的姿态。论坛区打造透明的营商氛围。

中方贵宾厅这个区域中,艺术品创作和陈设思路重在体现中国的视野与格局:传统文化中的宇宙天地观,纵通古今、横贯东西的人文发展观,全球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局观。赵无极的作品蕴含一种东方精神的凝聚,是对观照就是无形大象的抽象境界,如在鸿蒙中俯视地球,是一种对宇宙的观照方式。肖谷的《青山瑞华》是青山绿水的现实关照。吴为山的雕塑《孔子问道》与王中的《道法自然》,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古代中国两大重要思想流派的特征,追溯历史,照应当代。唐云《牡丹》的国色天香,吴昌硕《白玉兰》是上海市花。艺术陈设从传统到创新,从抽象到具象,从天地到国家再到上海,融汇贯通、生动呈现。

 

赵无极《300176》油画 

 

吴为山《孔子问道》铸铜 

 

吴昌硕《白玉兰》水墨纸本

 

外方贵宾厅的艺术品语言更加国际化,艺术手法相对当代,讲好中国故事,娓娓道来上海历史和现在,呈现了在新的历史时刻中国主动开放的姿态与决心。创作元素以水墨为主,描绘上海的都市风景。书法创作集中体现了典型性的人文艺术层面的中国元素。

系列灰调的水墨意象的上海城市风景向外宾回顾上海的历史,也展示今天的发展。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——上海,背靠长江,面向太平洋,位于富饶的长江三角洲,是一个海陆文化交融的城市,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的格局,体现了开路先锋、奋发向上的精神,这也正是上海城市品格的写照。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材料,当代水墨是中国艺术在当代世界交汇交融下的一种反应,是中国文化融汇开放的观念在艺术中的具体体现,相通则共进,相闭则各退”,中国水墨传统自觉的全球化转身,正是一种主动开放的姿态。本区域选择与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相关的不同个人风格的作品,正是旨在呈现中国文化基因中开放、包容、接纳、融合的发展观。系列当代水墨意象和城市风景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、融合与开放的态度;活化传统的能力、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全球视野,化古为今、化洋为中的力量。主要有王秋童、董小明、俞晓夫、许江、樊枫、赵峥嵘等艺术家的作品。

 

 

俞晓夫《城市生活》布面丙烯 

 

许江《逝去的风景—豫园》布面油画 

 

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之一。本区域内陈设的主要有徐冰、汤国、崔宪基、魏立刚、范勃、章燕紫、阳江组合等艺术家的书法作品。谷文达以书写作为基本元素进行着具有很强话题性的当代实践艺术,借用最传统的书法基因创造最具当代精神的作品,犹如新旧动能的转换。谷文达的谷氏简辞是通过把约定俗成的结字方法打破,建立起另一套结字方法。谷文达为进博会创作的作品《汇流·通达》,取意开放的上海,各方流域汇流长江和东海,同时象征汇流世界的商业博览。作品开拓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之路。

另外,史金淞的《松》则喻示着好客之道。

 

 

谷文达《汇流·通达》纸本水墨 

 

徐冰《回到轮辋河边》纸本水墨 

 

范勃《交流》综合材料 

 

史金淞《松》木、不锈钢螺丝 

 

中外共享区域,包括会场周边附属区域,是迎宾开幕前后中外贵宾双方会见、交流的地方,重在交流对话。在这里,艺术品需体现中西合壁的理念,体现交流对话的模式。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发源地,像一个容量巨大的海洋——上海本来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性和包容性——通过不断的汇入,广蓄并收中西合壁。因此,该区域的艺术品陈设,主要分为中国山水意象和抽象两大风格类型,力求体现海派文化这种开放、包容、转化的品格及能力,形成艺术,同时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。

“山水精神是中国绘画的核心精神,山水已内化成文人艺术家的处世态度和精神追求。仁者乐山、智者乐水,而仁和智,是理想人格的象征,仁智一体是最完美的人生境界。山水共生,山的笃定雄伟,水的交流生成、吐故纳新、上善若水。山和水互为映照与依托,两者相辅相成,是合作共赢的象征。本区域主要陈设了黄宾虹、丁雄泉、刘国松、王劼音、梁绍基、仇德树、郑在东、陈心懋、霍波洋、邓国源、杨冬白、左正尧、岳敏君、展望、李真、桑火尧、沈克龙、白明、薛松、张恩利、林岗、陈文令、李峰、石青、杨冕、戴舒丰、蔡志松、薛峰、施海、李洪波、谭勋、刘立宇、孙逊、卢征远等艺术家的作品。

 

黄宾虹《黄山险峯图》设色纸本 

 

刘国松《海上升明月》设色纸本

 

仇德树 《天下》 设色纸本 

 

岳敏君《圆融》油画 

 

霍波洋《水融霜》瓷、不锈钢 

 

邓国源《虚园之像》漆、金属

 

张恩利《地球仪》丙烯 

 

抽象派是二战后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艺术流派。抽象代表着外来文化,一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抽象作品,营造出阳光普照、时代共享的勃勃生机。在此区域内主要陈设了朱德群、赵无极、邱世华、周长江、申凡、萧长正、朱金石、王建中、隋建国、傅中望、谭根雄、蔡国强、孙良、袁佐、蒋正根、蓝正辉、夏小万、张羽、谭平、王衍成、秦风、王易罡、郑重宾、丁乙、冯良鸿、朱岚、方力钧、黄渊青、王劲松、刘永刚、唐承华、王小松、黄阳、李磊、张方白、周铁海、邵一、严智龙、郑国谷、陈晓云、丁设、韩锋、向利庆、李玉普、陈君、徐小国、徐震、赵赵等艺术家的作品。

 

朱德群《灵魂的光芒》布面油画 

 

朱金石《言何金秋》布面油画

 

蔡国强《新生》纸本火药

 

孙良《荡漾》布面油画 

 

张羽《上茶》纸本点茶 

 

谭平《夏日》布面丙烯 

 

丁乙《时空之谣》综合材料 

 

傅中望《种子》木 

 

方力钧《时间的形状》陶瓷 

 

在主会场的一侧,是进博会的平行论坛区域,作为共商协作的重要功能区,艺术展示分别以梅、兰、竹、菊划分为四个区域。在这个区域,可以看到徐扬、陈家泠、韩天衡、闵学林、潘公凯、司徒立、杨苍、张国龙、陈琪、任戎、张、苍、张淳大宝、金阳平等艺术家的作品。

 

 

潘公凯《菊石图》设色纸本 

 

司徒立《朱砂兰花》绢本朱砂 

 

苍《飛天》绢本水墨 

 

张洹《重生》香灰 

 

 

据进博会主会场艺术总监童雁汝南介绍,本次的艺术陈设有以下几个特色:

 

首先,本次进博会的艺术品陈设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以往偏传统、偏收敛的态度,紧扣主动开放的关键词,大胆运用当代艺术作品,这是继杭州G20峰会和厦门金砖峰会主会场艺术创陈之后,进一步推进活跃在国际艺术领域的前沿艺术创作在外交空间的作用。空间共陈设艺术品一百多件,是从数千件作品中精挑细选而来,它们串联着空间动线中相当重要的节点。

其次,艺术家的选择除了近代大师外,还邀请对艺术史产生重要影响、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华人艺术家,各艺术流派的创始人、推动者,先锋当代艺术的生力军和具引领性的青年艺术家,来共同参与会议空间的艺术品创作,以多维立体的角度展现出世界华人艺术家的最高创作水平。艺术类型繁多,包含古瓷、古字画、木雕、漆画、刺绣、当代水墨、书法、油画、雕塑、陶瓷等多个艺术门类,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当代艺术谱系展。

第三,会场的陈设场所不同于美术馆,美术馆的展览倾向于凸显作品个性,艺术家个人才华的自由发挥。会场作为外交功能空间,艺术品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提升作用,不能让艺术品抢了空间的视线及有碍空间的主要功能。作品既要能代表中国艺术的高水平,又要考虑到政治外交、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,因此作品的主题内容、作品尺度、画面形象、表现方式、色彩配置、装裱方式,都受到一定限制,作品的选用面临着更多层筛选,既要符合会议的精神,又要有国家外交空间的礼仪仪态,能构建严肃又有活力的氛围,最重要的是作品画面在空间里要的同时,还要对主题精神有足够的文化力量。同时,从尊重艺术自身规律的角度出发,本次陈设在展现了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同时,代表了当代中国的艺术高水平。反映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相互影响与关照,向世界展现生机蓬勃的中国当代艺术情景。

 

C:\Users\86183\AppData\Local\Temp\1603813661(1).png

艺术总监童雁汝南向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等介绍本次艺术创陈 

 

良好的空间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外交推力,即能在文化上c,又能在国家元首们会议期间,引出中国传统文化和普世价值观的讨论,增加话题,增进文化认同感。为国家外交活动赢得公共空间。在向世界展示艺术水准的同时,也显现了文化外交的软实力,共建文化价值观共同体。

本次进博会艺术陈设,在国务院、外交部、商务部、上海市政府、上海市宣传部的指导和关怀下,得以顺利而圆满地完成。通过本次进博会的艺术陈设工作,我们已经看到,艺术所呈现的文化内涵,同政治与经济彼此渗透、相互融合,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(艺术家均按年龄排序)(本文内容略有调整)

 

2020/10/29
收藏